家庭风波的小学作文
“你到底改还是不改……”瞧!又来了。
爸爸屡教不改,老爸不戒烟,妈妈又训他了。
随之这场家庭风波也开始了。
妈妈先是夺过爸爸手中的烟头,紧接着对爸爸发动“攻击”。
爸爸像一句也没听见似的,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,妈妈的一枚枚“炸 弹”在爸爸身上一点作用也起不了。
妈妈马上改变了策略。
一把鼻涕,一把泪的向爸数落着,讲她单位的小张才40岁就得了肺癌,还有老杨等一连串足以让人掉泪的故事。
爸爸好像有点招架不住,站起来就要走。
“想一走了之,门都没有。”
妈妈看爸爸要走,便一个箭步跑到门口:“如果你今天不投降,就别想走。”
“闪开,你不要逼人太甚。”两人互不相让,几乎要动起手来。
内部战争跟着就开始了。
我想:“这不该我出场了吧!”
我冲到爸爸妈妈中间大声喊道:“住手,这么大的人还打架,你们是怎样教育我的。”
爸爸听了,便坐在沙发上生闷气,妈妈转身坐在后面的椅子上直哭泣。
我一本正经的教训起老爸来:“你看你,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,再说了,吸烟对你有好处吗?”爸爸听后,惭愧地低下了头,便对我说道:“对不起,儿子,是爸爸不对,请你原谅,爸爸给你保证以后不再抽烟,不然咱们拉钩怎么样?”“好,拉钩上吊,一百年不许骗。”
哈哈哈哈……妈妈破涕为笑。
“啪”的一声,妈妈快要洗完碗了。
不巧,因为手一滑,碗掉在地上摔碎了。
一场家庭风波拉开另外帷幕。
本来妈妈因工作上事而心情烦躁,正所谓“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”。
刚才的碗碎点燃了导火线。
妈妈指桑骂槐地对我说:“儿子啊,妈妈就是命苦啊!不像某个人悠闲的看电视。”
爸爸听到后,火冒三丈,怒气冲冲地质问道:“你是在说我吗?”妈妈也不甘示弱:“你听清楚了,我是在说某个人!某个人而已!”爸爸不耐烦地说:“行了!行了!别饶圈子了,我还不了解你?”妈妈也回道:“是说你,怎么了!我说几句还不行吗?再说,我说得也没错。”
爸爸急地涨红了脸,生气地说:“我好不容易才休个假,想看场篮球赛开心开心都不行吗?”妈妈说:“既然放假了,为什么不帮我干些家务活,这个家难道跟你没有关系?”爸爸妈妈越吵越厉害。
这是我的肚子向我发出抗议,好象在说:“主人,我快饿死了!”爸爸妈妈似乎听见我的咕咕声,急忙对我说:“儿子,快去外面吃饭吧!”我拿了钱到外面吃了饭,顺便给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份。
回到家,只见屋里一片狼籍,妈妈在一旁抽泣,爸爸不在家,估计去外面打牌了。
唉!这场风波何时是个头啊!
女儿上四年级。
老师留了一篇作文,题目大意是:你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如何分配。
女儿是这样写的:第一,给爸爸妈妈买礼物;第二,给老师买礼物;第三,把余下的.钱存起来。
第一个发现这篇作文的是孩子的奶奶,看后很失望地对爷爷说:她挣了钱就把咱们忘了。
之后又问孩子:“你的作文里怎么没提到我们?”
“快给奶奶解释清楚,为什么没写奶奶?”我在旁忙说,希望孩子能给个合理的解释。
孩子不好意思地说“我以为都包括了”
“哦。你的意思是第一个代表着家人。”我替孩子补充。
“是的”孩子回答。
我也私下里问孩子:从你的内心里有没有爷爷奶奶,孩子说“有”。
我深信这一点,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,孩子和二老的感情很深。
我对此也是深信不疑。
所以这件事本以为就这样过去了。
不想,几日来。
奶奶一直是很有心事。
并且终于爆发了。
由此事,奶奶一口断言:孩子是白疼了,心中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。
而我们俩口子,不但不批评孩子、教育孩子,反而替孩子说话,纵容孩子不把老人放在眼里。
老人们对我们三口的表现非常失望,甚至感觉受到了深深的打击。
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?看似简单的一件事竟包含着如此重大的意义?竟被挖掘出如此深刻的内涵?
我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职:
做为母亲,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。
作为儿媳,没有照顾到老人内心地感受。
可是,总觉得这事有点别扭。
老人的“挑眼”总觉得有点夸大其辞。
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,她真得能凡事想得周到,真得能借助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吗?
经过一番思考,我找到了和老人观点分歧的原因所在。
我只是把孩子的作文当作一篇作文来看,其中不乏孩子格式化的,应付写作的成分。
试想,如果真的给她钱要她支配,她会不会忽视了身边的爷爷奶奶?肯定不会,我了解自己的孩子。
这绝不是包庇。
到可以看做是保护。
而奶奶则是把这篇作文作为真事去看。
所以一口咬定孩子心中没有她,以至伤心难过。
通过这件事,我也很受教育。
对孩子要适时地加以引导;对长辈要多顾及他们内心的感受。